浏览次数:1676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2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
作者:张媛
前言
预算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预算制度也往往随之进行变革。当前,我国进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化预算制度阶段。在预算改革的背景下,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建设及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预算是政府的收支计划,集中反映着政府的政策目标、职能范围和治理活动。全面性是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事业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进入预算程序,接受预算约束和监督。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具备以下特点:一是 全员性 ,协调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过程,使预算目标细化到人,责任明确。二是 全额性 ,将单位全部收入与支出,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不仅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还包括上级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不仅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还包括项目经费支出。三是 全程性 ,全面预算不仅包含执行的过程,还包括监督的过程,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监督,通过奖评机制,推动预算项目的落实。事业单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推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完整、预算执行更加规范高效、预算监督更加公开透明,提高财政政策的综合性、前瞻性。
事业单位的运行资金全部或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建立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的资金使用原则,健全绩效考评制度,有效调动工作人员参与预算全过程的积极性,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因各部门协调不畅而造成的资金浪费。 过紧日子 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然要求。 过紧日子 必然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无预算不支出、预算项目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得超支、混支。另外,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而促进内控及考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定人、定岗、定责 ,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不敢懈怠,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运作效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全面预算管理认知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年龄及学历限制,接受先进理念缓慢,没有与时俱进,不了解全面预算概念,不重视预算编制过程,不理解零基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还采用多年前延续下来的增量预算模式,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就是财务部门问题,导致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也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争取资金只是财务工作;不明白全面预算是以全员的每一项工作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通过评定项目的可行性,编制项目预算,分配预算资金。
因此,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科学合理地按照自身工作内容及工作发展方向,安排下一年度预算,而是随意制定一些不切合工作实际的高价项目,造成资金浪费,或者直接按照当年度的预算上报下一年度预算,造成资金不足,当年实际需要开展的新项目不能开展。很多人认为将预算项目汇总至财务部门,预算编制就算完成,事业单位很多是业务性很强的技术服务部门,财务人员由于对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不了解,彼此也没有良好的沟通、配合,财务部门只能闭门造车,从而影响了预算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力量薄弱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多,大部分事业单位因其专业技术性强,仅有的编制基本都用来招录业务型人才,造成财务部门人才不足。加之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职称挂钩,在职称竞聘过程中,都是优先考虑聘任主系列业务人员,财务人员没有优势,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不足。现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近几年预算制度不断改革,出台许多相关法律法规,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快,很多单位都未进行专业性培训。
就现在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技能而言,还停留在财务核算水平,财务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更没有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办公会,专职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还有如固定资产管理这些不该财务负责的工作,因其通知、上报汇总在财务部门,导致这些工作大多也划分到财务负责的范围,严重损伤了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上下级预算、预算单位之间脱节
事业单位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上级单位拨付给下级单位的项目款,或者是两个事业单位之间有项目合作,支付给对方的项目款项,这些统统列入其他收入。
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不是根据上级部门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数编制的,只能是依据上一年度的收入情况,粗略估算数据,因为这些项目大多不具有连续性,单位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虚增或少列的现象。上下级单位对收入增长预期不一致,导致下级上解收入预算和上解上级支出预算不衔接,不能编制真实准确的全面收入。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编制时间仓促
事业单位一般从9月份开始上报部门预算,9月份业务口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还未下达,工作量还无从统计。此时财政部门要求上报下一年度预算项目,并提供项目依据,且一般两周内就要求完成上报,给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准备时间不足。预算牵扯资金问题,会涉及反反复复修改的过程,但修改时间仓促,一天时间完成,决策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时间细化资金,又造成根据资金随意报项目现象的出现。
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预算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必要部分,每个预算项目都必须填报绩效考核表,预算绩效考核是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预算绩效考核实际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予以评价,项目如涉及其他专业的评价方面,财务部门并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但由于大量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考评奖惩制度,导致其他各部门不在意、不配合,所有考评压力都在财务部门,致使财务部门在为预算项目填报绩效考核表时流于形式,存在应付填报的现象。
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提升全员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
定期在单位内部组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培训,聘请上级及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解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预算,才能在下一年度有的放矢,避免资金浪费或资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