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87
一、如何理解支出标准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标准建设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严格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支出、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和财政可持续性有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加之预算管理中存在统筹力度不足、政府过紧日子意识尚未牢固树立、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的要求,为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直属机构要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不得超标准编制预算。
二、如何制定支出标准
要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就要根据支出政策、项目要素及成本、财力水平等,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目前,我们公司已协助多个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完成制定运行维护,设备、装备采购,专项业务费等方面的支出标准制定工作,并获得了众多的优秀评价。
我司在制定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支出标准过程中必然需要用到相应的工作方法,但其核心思路是一贯的,即“明确项目类型——数据搜集与整理——确定数量与单价——确定特殊支出项——测算与调整——成果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且合理地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进行确认,确保我们制定的支出标准能用、好用、有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业务运行的实际需求和往年支出来设置和收录支出标准,同时应尽量确保收录的支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能保持有效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修改。
三、如何规范支出标准
支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动和财力变化等动态调整支出标准,对已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已不再使用的支出标准,要及时修改调整或撤销。为了便于客户更好地使用支出标准,我司编制了“支出标准库使用参考指引”来明确支出标准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管理与维护方法等内容。
同时,我司近期也在部分中央财政预算单位的支持下,对其现有项目支出标准的进行审核,审核发现目前部分项目支出标准可能还存在未充分分析项目支出成本要素,简单采取以最高支出水平作为上限框定标准;未区分项目支出各类经费保障渠道,分类设置标准,项目支出标准实用性较差等问题。
为更好地保障支出标准的规范性、合理性、可用性等,需要加强对支出标准政策制度的学习和落实,按照标准制定的相应程序要求,逐步开展支出标准制定工作,以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责任,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四、支出标准的未来方向
2024年3月,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可以确定的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已成为常态化,各部门单位对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控制的要求将长期存在,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司在运用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在通过不同类型的项目实践来不断丰富经验、打磨技能、提高水平,锻炼出一批经验丰富、敢闯敢拼的业务人员,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自己丰富的业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可靠、满意的支出标准制定服务。
*本文章《中诚政融(北京)有限公司》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诚政融(北京)有限公司》,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最新专业资讯。